信息來源: 深圳發布 信息提供日期:2020-02-27 瀏覽:814
疫情要戰,發展要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再次強調要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奪取主動權,是贏得大戰勝利的關鍵。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健康,復工復產關系發展大計。疫情防控到位,企業才會安心開工,工人才能放心返崗,經濟才能有序運行;復工復產推進有力,才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資保障,才能穩就業、穩預期,社會才能有序運轉。一手戰疫情、一手穩經濟,兩手都要硬;疫情防控阻擊戰、復工復產攻堅戰,兩戰雙贏才算真贏。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深圳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移民城市,面臨較大的輸入性和聚集性風險,尤須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把“三位一體”排查機制和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貫穿到復工復產過程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只“黑天鵝”,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明顯影響。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是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現在,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我們要在繼續鞏固成果、擴大戰果的基礎上,不失時機抓好復工復產,盡最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落下的進度搶回來。
特別之年,特別之位,特別之為。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更是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深圳的一舉一動,全世界都在盯著。以先行示范的擔當作為,以精準有效的應對措施,科學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全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奮力率先從疫情影響中走出來,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邁新步,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深圳貢獻,方不負特區的前列之位、尖兵之姿。
疫情之下的復工復產,不能激進盲動、一窩蜂上,必須準確把握時度效、科學有序動起來。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做到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對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重大工程項目,要優先支持,為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城市運行提供有力支撐;以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為重點補鏈穩鏈強鏈控鏈,全力支持企業盡快達產擴能,確保深圳供應鏈安全態勢不變、產業鏈國際優勢不減。截至2月22日,全市共有11.3萬家企業復工復產,其中百強企業1023家、規上企業1.66萬家;全市在建工地2277個,累計復工727個,占疫情防控、應急搶險、城市運行、基本民生及重大活動項目的90%。深圳的復工復產,方向明確、從容有序。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要以變應變,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要改變經營策略、升級迭代產品、優化管理模式,甚至大膽“跨界”,積極應變、創新突圍;智能制造、在線消費、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著力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用好政策“及時雨”,力解企業“燃眉急”。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企業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為了給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有利條件,深圳也是蠻拼的。為幫助企業切實減負,大力落實“惠企16條”,讓企業吃下“定心丸”;為解決企業反映的報備流程較長,申請手續較為繁瑣的問題,及時對復工復產流程進行優化調整,實現由“先報備、后復工”向“先復工、后監管”轉變;為保障已復工和準備復工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積極通過社會募捐、市場采購等多種渠道籌集,并督促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滿足企業迫切的用工需求,采取包機、包車、專列等多種方式,幫助員工更快安全返崗……一系列有擔當、有分量、有溫度的政策“組合拳”,讓深圳企業復工復產既安全有序,又跑出“加速度”。
疫情防控是硬任務,推動發展是硬道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考的是什么?是城市的治理能力,是干部的擔當作為。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如今,面對新的大考,深圳必須拿出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誓將“兩難”變“兩全”,奮力奪取“雙勝利”,交出優異的深圳答卷。
01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2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3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4、05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6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07
長按圖片掃碼查看詳情
↓↓↓
08
長按圖片掃碼查看詳情
↓↓↓
資料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