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建科工 信息提供日期:2020-02-17 瀏覽:734
文/李昌瓊
他衣著簡單樸素,古銅色的皮膚,是個身材壯實的“90后”東北大漢。簡單、直爽、實在,是同事們給他貼的“標簽”,他們還總愛開玩笑地叫他“憨憨”。但是他的“憨”不是橫沖直撞的傻氣,而是敢于擔當、使命必達的魄力。
終于可以開干了
么忠孝每年都回家過年。今年,他原本也是買了1月22日武漢飛大連的機票,準備帶家在武漢的女朋友一起回老家。“我爸媽為了這次見面,準備了很長時間了,我和女朋友也都計劃好了,回家見了面就把‘事情’定下了”。
不料一切都因為疫情而改變。“你別回來禍害人哈,你要是回來,我會第一個舉報你。”作為一名老黨員,老爸硬核把他“勸退”了。這些,他表示都能理解,就算老爸不說,他也不準備回去了,免得給家里添麻煩。
滯留武漢的么忠孝先是忙著張羅年貨,準備過年的物資。隨著疫情的蔓延,他就一直窩在家里,憋得他很是焦慮,尤其在得知武漢要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之后。用他的話說,“感覺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勁賊難受,只想去建設一線釋放自我。”
1月28日,中建科工接到了雷神山醫院ICU病房鋼構件制造搶工的通知,他當即報名參戰,終于可以開干了。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父親鏗鏘有力地說:“兒子,你得往前沖,往前上”,而一旁聽到消息的母親則搶過電話啜泣道:“家里給你們準備了這么多好吃的,你偏不回來,現在還要去建設醫院,你...你...你可千萬要注意防護啊。”
掛掉電話的么忠孝,心里閃過一絲酸楚,但還是快速整理好情緒投入到備戰中。下午兩點,他攜帶自己采購的泡面和紅牛等副食到達車間,組織員工進行設備檢查啟動,人員安全交底、任務分工等工作。從1月28日14:00到29日21:30,他連續32個小時堅守車間一線,冷了就喝碗姜湯暖暖身體,困了就喝瓶紅牛抖擻下精神。1200根鋼構件,一天半的工期,他和團隊做到了。
不僅是生產員還是“服務員”
除了現場一線的生產工作,么忠孝還擔負起后勤保障工作。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后勤人員讓食堂把每一份飯提前打包裝進餐盒,再送到車間,車間發放給工人,避免在餐廳集中用餐。而他就是食堂的前線“服務員”,早中晚報送用餐人員數量、接送工作餐、安排姜湯、發放宵夜······工友們說,總能聽見么忠孝在打電話,不是一線的這里那里需要協調,就是要吃飯了、要喝湯了、要宵夜了。他說:“一天最多的時候有近百個電話吧,沒有辦法,每件事情都得安排妥當才放心。”
“炒花飯每份要確保有兩個雞蛋,羊肉湯每碗要保證有4兩肉,加點辣”。食堂對搶工職工做出承諾。“一定將熱騰騰的羊肉湯及時送到每位一線工友的手中。”么忠孝在心里對自己說道。
除了雷神山醫院ICU病房的鋼結構制造,1月30日,中建科工接到緊急馳援火神山醫院的鋼梁、門框等焊接安裝任務。這馳援工作一干又是一天一夜,而么忠孝又是現場、后勤一肩挑,協調完現場就給工友們準備干糧。“雖然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就是牛奶、面包、鹵蛋、紅牛等等,但是相比現場統一發放的宵夜,真的很豐富了”“晚上干活的時候很冷,尤其咱又是和冰涼徹骨的鋼構件打交道,不過咱們一起吃著豐富的宵夜,嘮幾分鐘,互相打個氣,好像就能驅散寒冷一樣。”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戰斗
車間、項目,雷神山、火神山,制造、安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么忠孝的身影。雷神山醫院ICU病房鋼結構工程完成,就奔赴火神山項目一線支援鋼結構的焊接安裝,現場回來又是雷神山醫院樓梯鋼結構的制造安裝。
到處奔波,一樣不落,難道你真的不覺得辛苦嗎?有人這樣問么忠孝。他說,其實怎么會覺得不辛苦呢,當母親打來關切電話時,只能回復一句還在忙呢;當在車間呼來喊去,嗓子都快啞了;當深夜頂著刺骨的風,還在項目一線鏖戰;當現場交叉作業時,一會兒找這個單位協調一會兒找那個單位商量。但是國家需要啊,白衣天使們不僅無畏地抗擊疫情,更是用生命勇敢前進,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做點事,不想將來問心有愧。
終于所有醫院建設的任務圓滿完成,么忠孝想著回去和女朋友一起吃點好吃的放松一下,這么多天都把她一個人撂在公寓,哪知道回去坐在沙發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直接沉睡到第二天了。中午的時候,他的電話響起,是母親打來的。
“中間這兩天,你爸都不讓我給你打電話說怕耽誤你,我強忍到今天,你還好嗎,身體有沒有不舒服啊······”
“媽,我這么壯實,沒問題的。”
“對了,告訴爸,醫院也建設好了。”
在這次醫院支援建設中,么忠孝還是個那個“憨憨”:別人都知道換班休息,他卻堅守一線30余小時;明明是生產員,卻也干著“服務員”的活兒;哪里有需要就想也不想地加入戰斗。么忠孝就這樣用“憨憨”的姿態,在疫情防控一線用使命和擔當書寫著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