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06-09-15 瀏覽:2358
據了解,“十五”期間,深圳市共實施了400多個重大建設項目,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建設科技與城市建設緊密結合,整體科技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但是,在4個“難以為繼”的制約下,建設行業的發展開始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該《規劃》把實現可持續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及環境保護的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作為深圳建設科技的主導方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建設科技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建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將顯著增強,基本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建設科技管理體系、技術研發體系、推廣應用體系和產業化促進體系;基本形成資源共享的公共研發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檢測平臺及科技信息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和國內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年專利授權量力爭達到1000項以上;形成一支富于創新精神,國內外知名的技術專家隊伍;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與創新型企業。同時,力爭在建筑循環經濟、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綠色建材、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規劃》還著重突出了10個主要領域,包括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深圳建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建筑資源利用與環境研究,發展建筑循環經濟;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建設10個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建立10個綠色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等。
在10個主要領域中,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格外引人關注。《規劃》指出,隨著深圳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會更加突出,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將是深圳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深圳地鐵的大規模建設,給“十一五”期間以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地鐵為軸線,以地鐵車站為中心的地下通道、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以及高層建筑地下室、地下管線綜合廊道(共同溝)、地下排水(洪)暗溝等將逐步得到開發利用,深圳的地下建筑將逐步達到現代化城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