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06-08-08 瀏覽:2096
建筑能耗占全市能耗的30%
據介紹,建筑節能對促進深圳市節能降耗意義重大。一方面,建設領域是能耗大戶,建筑能耗占全市能耗的30%,建筑用電總負荷占全市用電總負荷的43%,并且有不斷增大的趨勢。另一方面,建設系統擔負著建設“綠色建筑之都”的大任。在年初的建設局系統工作會議上,深圳市建設局提出了全市建筑業和城市建設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建設支柱產業,打造建筑之都”。“建筑之都”首先要體現“綠色”:一要體現“四節”,即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二要體現“循環”,構建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的產業鏈;三要體現環保,建設優良的生態環境。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和加快自主創新,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綠色建筑精品,建設一批環境優美、居住舒適的組團社區。
建筑領域發展循環經濟初見成效
近年來,深圳市在建筑領域發展循環經濟中做了不少工作,在建筑節能、節材和太陽能應用,以及標準、規范制定和法規草案起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3月底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及建筑節能暨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曾培炎副總理對深圳市循環經濟和建筑節能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深圳市建筑節能產品和技術有特色。目前,深圳市已成為國家“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規模化應用”備選示范城市。
多項舉措打造“綠色建筑之都”
根據《深圳市建設系統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方案》,到2008年底,全市新建建筑全部符合節能標準,節能率提高50%,建立節能率65%的標準支撐體系;既有政府機構及其財政支持單位30%建筑物完成建筑節能改造,節能率不小于30%;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新建十二層以下住宅建筑全部配置太陽能熱水系統;98%的建筑采用新型墻體材料和使用散裝水泥,30%以上的高層建筑采用高強鋼、高性能混凝土;50%以上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其中20%的建筑垃圾用于制造節能環保型新型墻體材料;建設2個綠色建筑和15個太陽能光熱光電示范項目;建立9大基地,初步實現建筑產業化、建筑循環技術自主化、建筑循環產品基地化。
為實現這一目標,深圳市建設局著重抓好“七項工作”,建立“八大體系”,建成“九大基地”。“七項工作”包括:以太陽能產業為突破口,推進建筑節能工作;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推進循環經濟國際合作項目的建設;加強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強化建筑“四節”監管;繼續加強建設系統循環經濟的宣傳和培訓,提高社會各界對建筑“四節”的認識;政府主導、市場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全面推進建設系統循環經濟發展。“八大體系”指:一是循環經濟的行業發展規劃體系(今年要完成5項規劃,其中《深圳市建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二是政策法規體系;三是技術標準體系;四是工程項目監管和評價體系;五是產品技術研發體系;六是產品技術推廣體系;七是產業扶持體系;八是制度和組織保障體系。“九個基地”是:三個新型墻材生產基地、三個太陽能光熱光電產品生產基地及三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基地。
在此基礎上,深圳市建設局將著重抓好國家級示范項目、示范城市和國際合作示范項目的建設,抓好梅山苑、僑香村、深云村等政府經濟適用房小區太陽能利用試驗、示范工作,以點帶面,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