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05-03-11 瀏覽:4324
觀念·技術·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 宋春華 在研究經濟工作的高層會議上,中央領導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全國建設工作會議就如何落實抓好“節能省地型”住宅工作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這對于調控全國住宅建設、引導住房消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解決好觀念、技術和政策三方面的問題,把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時期,在解決好中國人住房問題的過程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觀念——全面落實和體現科學發展觀 1.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不是片面的節約,而是全面地提升住宅的基本品質。不要誤以為“節能省地”是降低住宅標準和居住水平,應避免簡單化地將“節能省地”理解為“低標準”和“簡易房”,“節能省地”是一種開發理念和政策取向,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當然不主張資源的過度占用與浪費,但也不是以犧牲舒適度和降低綜合性能為代價來換取資源的節約,其最終產品是能夠滿足大眾現代居住行為需要、綜合品質良好、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住宅。 2.樹立全面節約的觀念——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不僅僅是能源和土地的節省,而是全面的節省,是一種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全面節約應包括三層含意:一是“節能省地型”不僅限于能源和土地的節約,涉及到占用和消耗的其它資源如水、材料等都要節約;二是土地和作為主體能源的化石類能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更應放在突出的位置,要重點抓好;三是全面節省的概念不僅是節約、少用,還應包括低污染和循環利用,即選擇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占用資源少、環境負荷小、可循環率大。 3.樹立全壽命成本的觀念——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不是提高了居住成本,總體上是降低了居住成本。這里的成本是全壽命成本的概念,即包括初期(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消費期的消耗、維護(運行)成本。這里應該矯正兩種不全面的看法。其一,當前,大多數消費者由于缺乏全壽命成本的概念,往往只關注購房時的總房價,而沒有計算分落在每個“使用年”上的價格是多少。誠然,就普遍而言,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性能品質,延長使用壽命,確實要增加初期(建造)投入,據有關專家稱,此類附加費用通常占到初期(建造)費用的2%~7%,姑且按10%計,如果這類房屋使用年限是50年,較之因性能和質量差、運行費用高而不得不拆除的“短命”住宅,例如我國及東亞地區不少是使用30年左右而被拆毀,分攤在每個使用年的購房成本,還是要降低約30%。其二,就初期(建造)成本與消費期消耗、維護(運行)成本相比較而言,人們往往忽視后者,這也與我國長期以來住房消費“暗補”政策的掩蓋及市場化的熱、電、水價格不到位有關,其實,在漫長的消費過程中,運行成本是很可觀的。美國的經驗是:“初期成本”只占到生命周期成本的5%~10%,而運營和維護成本占到60%~80%,這對于品質好、消耗低、維護省的長壽命住宅來說,就具有巨大的低成本優勢。 4.樹立可持續觀念——不能無節制地占用和消費資源,為保證給后人留下足夠的資源,必須對奢侈和浪費說“不”?!昂勒闭加昧诉^多的土地,低品質住宅浪費了大量資源并嚴重污染環境。我國住宅與發達國家相比,能耗是同類氣候條件住宅的3倍左右,鋼材消耗高出10%~25%,衛生潔具耗水高出30%以上,污水處理后的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我國建筑能耗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排放總量的25%,北方城市煤煙型污染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上限的2~5倍,室內空氣污染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技術——不斷推進和加快技術創新 “節能省地型”作為發展住宅的一種理念,與國家有關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文件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1999)72號)明確要求: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新建住宅要貫徹節約用地、節省能源的方針。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必須達到建筑節能標準,并積極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節能、節材、節水的新型材料和部品,鼓勵利用清潔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已建成的舊住宅也要逐步實施節能、節水和改善功能的改造”。我們要抓住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這個契機,進一步完善我國住宅產業的技術支撐體系,構建中國特色住宅技術框架。這個體系和框架在技術層面上,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住宅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高,使住宅技術具有明顯的復合性; 有鑒于此,住宅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應注意國際比較和研究前沿技術,要善于結合實際加以消化和吸收。當前,國際比較流行的提法是“綠色”、“生態”、“節能”、“環?!保鋵嵸|性內容是相近的,其中以“綠色”出現的頻率為高,但其稱謂和評估體系仍處于探索之中,尚無統一定論?!肮澞苁〉匦汀弊≌瑢嵸|也是一種綠色理念,從住宅產業涉及到的資源要素和高品質住宅的技術要求來看,“節能省地型”住宅應具有以下綠色特征: ·少消耗資源——高效率地利用資源,住宅的建造和消費、材料的生產和使用,要選擇節約資源的技術路線,減少資源的耗用量,盡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資源。 ·高性能品質——高性能的材料部品,是高效率利用資源的前提,結構用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圍護結構要有良好保溫隔熱性能,防水、隔聲、涂料、管道等專用功能性材料,都應具有相應的高效能。 ·輕環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有效控制有害物質排放強度,做到減量化,盡量利用清潔能源。 1.在基礎性工作方面,重點是各類標準規范的編制與修訂,進一步明確強制性標準,改變我國住宅產業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技術水平低、修改更新滯后的狀況,為住宅產業現代化提供技術保障。當務之急是出臺新的節能標準和規劃用地指標等一系列標準,否則無法判斷孰節孰費,無法度量孰優孰劣。 2.在規劃布局方面,要更新規劃觀念,加大規劃的環境、生態和科技內容,為全面節省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環境的和諧共生提供前提。要充分爭取自然通風、采光、日照和采集天然能源的可能性,合理確定容積率、綠地率、間距、日照時間等指標。 3.在建筑結構體系方面,重點是突破工業化集合住宅結構體系,集中力量研究開發和優化預應力混凝土大開間結構體系、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輕鋼結構體系、多層鋼結構體系、替代實心粘土磚的新型砌體結構等。 4.在住宅部品方面,重點是完善和提高通用住宅部品的配套體系,逐步形成符合模數協調的標準化產品系列,發展規模生產和系列開發,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要建立部品認證體系,編制《通用住宅部品目錄》,推薦經過認證的通用部品。 5.在節約資源和推廣綠色技術方面,重點是墻體改革,推廣高效節能墻體材料及節能門窗;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擴大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技術的應用范圍,有效地節省化石能源;研制節能換氣熱(冷)量回收裝置和設備;推廣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和節水器具;研究和推薦一批既能滿足大多數核心家庭居住需要,又經濟合理、節約用地的中小戶型,繼續做好“禁實”和替代建材的開發,在節地方面要有新進展;研制和開發改善室內環境質量的技術與產品,推廣綠色裝飾裝修材料、具有自潔和防菌功能的新型飾面材料、高效能的隔聲材料與技術、綠色照明及智能溫控設備等。 6.在結構用材方面,重點是開發高強度等級的大宗性材料,如鋼材、水泥、混凝土及砌塊材料等,目前我國使用的材料多為中等偏下的等級,較國外大多低一個強度等級,如果這方面能夠突破,即可收到節省材料和能源、提高建筑耐久性、延長使用年限等效果,產生可觀的綜合效益。 7.在性能認定方面,重點是修訂和完善評定標準,注重綜合評估,把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內容加以補充和完善,并將外觀不易判斷和不易更換的部位作為評定的重點,提高認定的科學性、公正性,客觀地反映住宅品質,在試行的基礎上擴大認定范圍。 8.其他方面,要研究大量存量老舊住宅的更新改造技術,改善老舊住宅的性能,提高舊住宅區人居環境質量;研究和開發適應老年人居住的住宅類型和專用部品設備;研究開發適合農村需要的住宅建造技術及材料部品,使住宅品質能保持較高水平,改變農村反復拆建的建房模式,切實改善農村的人居條件。 政策——盡快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 實際的情況是,我們扶持住宅技術創新、鼓勵開發資源節約型項目的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起來,建筑節能之所以進展緩慢,與激勵政策的缺位和乏力不無關系。當前,非常有必要抓緊研究和制定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產業政策。 1.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直接調控。法律和行政措施政策性傾向明確、調控直接力度大,關鍵是要健全法規體系、依法行政。建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頒布《建筑節能條例》,在建筑領域內建立必要的節能制度,明確法律責任,把建筑節能納入法制管理軌道。盡快修訂和頒布一批有關節約資源的標準。 .發揮稅費調節作用。根據對資源的占有和利用情況區別稅(費)率,對節約資源的可優惠減(免)收,反之應加收,對超過標準過多占用、浪費資源的,可實行累進收稅(費),以遏制過度占用資源和奢侈性消費。 3.建立國家住宅產業發展基金。鑒于我國住宅產業的現代化水平偏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儲備不足,有些關鍵性技術尚未突破,目前大量引進歐美發達國家的節能環保技術,也須消化吸收和實現大宗材料的本地化,因此,國家公共財政應對基礎性研究和實用技術的開發儲備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專項基金,這是各國普遍的做法。 4.提供優惠信貸支持。對符合產業化政策和采用節約資源技術措施的項目應優先獲得信貸支持;鼓勵消費者購置“節能省地型”和經過性能認定有優良環境及經濟性能的A級住宅,在貸款資格、利率、還款期方面能予以優惠,國家住宅產業發展基金可為信貸優惠提供必要的幫助。 5.引入保險機制。將保險引入住宅的品質性能保證制度,確保入市的最終產品的質量。 建設部門和廣大住宅科技工作者要把搞好住宅建設作為自己重要的職責,為此我們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做出更好的工作,許多難題也需要盡快破解。如:如何優化和集成先進的住宅技術,用“精密設計”的理念把中小戶型打造成精品住宅,做到既節省資源又具有較高的居住舒適度;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材料、結構、施工、設計技術的進步,延長建筑結構的使用年限;開發性能優良的替代實心粘土磚的材料和制品;外墻外保溫是比較理想的圍護結構,但外飾面的材料選擇、節點構造的優化、裂縫的消除等諸多問題,尚須繼續探索和實驗;新建住宅只有5%符合現階段的節能標準,其余已竣工新建住宅和大量存量舊住宅(尤其是村鎮住宅),節能節水的改造是個繁重的任務,如何選擇針對性強的技術路線和可操作的方案,應盡快研究和試點。 住宅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個歷史過程,也是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看到這些問題,就會增加緊迫感和責任感,只要我們不斷更新觀念、勇于創新、有效調控,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中國住宅建設的發展前景一定是廣闊而美好的,中國特色住宅發展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