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新華社 信息提供日期:2022-05-25 瀏覽:501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清單——深圳市發改委日前正式發布深圳市2022年重大項目計劃清單。清單顯示,深圳2022年重大項目計劃共安排項目883個,重點投向現代產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領域,總投資約3.6萬億元。
今年以來,在持續精準防疫的同時,特區深圳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面臨嚴峻的經濟發展挑戰。從基礎研究到基礎設施,從先進制造到民生工程,883個重大項目有望保障深圳經濟發展在風浪中船穩帆正,帶動“創新之城”在逆勢中跑出“加速度”。
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883個年度重大項目,意味著883個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
在深圳市坪山區,坪山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項目每日更新一次展板上的建設進度條。在寶安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重大項目已累計完成工程樁481根,冠梁支撐梁施工完成80%,五月底前將開展全面主體施工;在龍華區,總面積22.77平方公里的九龍山數字城重大項目場平工程現場機器轟鳴,今年前4月,該項目已完成投資超10億元。
九龍山數字城規劃效果圖。(深圳市龍華區工信局供圖)
“今年一季度,龍華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達到941家,比去年增加近190家,總產出1010.26億元,增長7.3%,高于傳統產業1.1個百分點。”龍華區工信局黨組書記馬冰說。
深圳市重投天科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曾江說,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重大項目重點布局6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及碳化硅外延片材料,解決下游客戶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高端電源、5G通訊、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碳化硅器件產業鏈發展的原材料基礎保障和供應瓶頸。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重大項目施工現場。(深圳市重投天科半導體有限公司供圖,無人機拍攝)
深圳的883個重大項目中,有產業、有基礎、有民生。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說,這些項目包括現代產業類項目250個、基礎設施類項目276個、民生改善類項目357個,“目標是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新空間、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現代產業是先鋒隊伍
一季度,深圳七大戰略新興產業(20個產業集群)合計實現增加值2776.28億元,占GDP比重為39.3%,同比增長4.6%,高于GDP增速2.6個百分點。增長數據背后,是中芯國際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TCL華星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比亞迪汽車工業園(深汕)項目等重大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
“深圳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建覆蓋全鏈條的現代產業發展支撐體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基礎設施是厚植根基
近年來,深圳加大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深入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原始創新的基座。在重大項目清單中,人們可以發現眾多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項目,包括鵬城實驗室建設的“鵬城云腦Ⅱ擴展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從空間環境到精準醫學影像,這些科研“深水區”都能看到更多“深圳隊”的身影。
2月16日,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重大項目工程現場。(新華社記者印朋 攝)
民生項目是發展保障
民生改善類項目是今年深圳重大項目中數量最多的類別,占比超過四成。深圳市兒童醫院科教綜合樓、深圳醫學科學院、深圳大學城教師宿舍建設工程、坪山高中園等重大項目將進一步補強“創新之城”的科教文衛公共產品服務能力。
“深圳在戶籍和非戶籍人口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得比較好,還應加強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的精準化,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郭萬達說。
撥通深圳市12345服務熱線,市民就會聽到語音提示,1號鍵為營商環境專線。這是深圳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的一個縮影。當前,深圳一手抓重大項目建設為企業落戶落地提供硬件配套,一手抓營商環境優化讓企業留下來、長得好。
九龍山工業園項目實行全周期創新,從達成初步選址意向到最終落地僅用時8個月,創深圳同類項目從開工到落地最快紀錄。同時,創新“政府主導實施、利益統籌為主、國有企業運營、股份公司參與”土地整備模式,60天完成集資處置。
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場主體累計達到385.4萬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219.5戶,市場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郭子平說,針對“個轉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等不同類型市場主體發展的特性需求,深圳量身定制發掘尋找、孵化培育、扶持壯大的全鏈條機制,加大加強個性支持,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
“深圳持續優化服務供給、精準紓困解難、強化政策扶持政務服務。一批批市場主體不斷孵化、壯大,成為深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引擎。”郭子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