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應急管理 信息提供日期:2022-05-13 瀏覽:629
這幾天
深圳迎來持續性暴雨過程
暴雨預警持續生效
深圳氣象臺于5月12日10時35分
發布全市范圍內的暴雨紅色預警
持續性強降雨
容易導致洪澇災害
引發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
結合我市地質環境條件
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高
強降雨易引發次生災害
認識地質災害
什么是地質災害?
如何有效防范?
更多地質災害知識,一起學習
▼▼▼
1
什么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2
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由于降雨、融雪、地震、河流沖刷、海水腐蝕等自然因素而引發地質災害。
人為活動
人類進行不合理的開挖坡腳、修建道路、建設房屋、蓄水排水、堆積棄石、爆破和濫砍濫伐等行為,進而誘發和引發地質災害。
3
深圳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
深圳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
分為提醒級、注意級、預警級、警報級
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號
則分為黃、橙、紅三級
分別表示24小時內地質災害
發生的風險較高、高、很高
▲ 圖源自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4
如何防范和有效避險?
市民朋友在平時
尤其是多雨季節甚至暴雨期間
盡量避免進入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帶
遠離疏松、陡峭的斜坡
和不堅實的擋土墻
那么,在地質災害
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
我們分別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以避免導致更大險情
災前
地質災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積極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還會將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發放給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每家每戶都應仔細閱讀和牢記。
災中
當地質災害將要或已經發生,我們發現險情時要向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主動撤離受危及的人員,而不能貪戀財物,或者個人逞強救險。
有關部門在災前已選定、設立撤離路線,市民朋友可有序撤離并前往應急避難場所。
如果身處受災環境中暫時不能脫險,要保護自己、保存體力,節約水和食物,耐心等待救援,不大聲哭喊浪費體力以及在沖動下貿然行動,以防止遭到二次傷害。
災后
地質災害發生后,不能立即進入災害區挖掘和搜尋財物,因為此時環境復雜,可能還會發生后續災害。
同時,即使災后建筑外觀并未遭到嚴重損壞,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應對水電設備和管線、煤氣管道進行檢查,以防發生煤氣泄漏、觸電等事故。
其次,市民朋友應繼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等關于天氣和地質災害的報道,密切關注接下來的情況。
地質災害要關注
防災口訣需記牢
以下地質災害五步避險法
請大家牢牢記在心中
勤觀察,早發現
多監測,知險情
常演練,會應對
接警報,快逃生
聽指揮,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