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建八局南方公司 信息提供日期:2022-03-17 瀏覽:430
疫情之下,整個深圳按下了“慢行鍵”,沒有了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唯有木棉花怒放枝頭。
木棉花,英雄花,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的火苗,近看花紅如血、碩大如杯。這鮮艷的紅色,與深圳志愿者身上“紅馬甲”顏色一致,是一腔熱血甘于奉獻的紅色,是勇挑重任甘當無名英雄的紅色。
木
棉
紅
深圳街頭的木棉花
所謂英雄,不過是平凡人挺身而出。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的志愿者們,依舊奮斗在防疫一線,擔當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守護者,用堅守助力“深圳速度”的回歸。
志
愿
紅
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志愿者集結
疫情不退我不退
在上沙社區,中建八局南方公司汕頭亞青會三期項目員工宋禹辰與往常一樣開始了“掃樓”工作——敲門、說明來意、登記、準備棉棒和采樣管……與其他志愿者相比,他的動作更為熟練。因為他已經是在沙頭街道社區服務超過20天的志愿者了。
2月24日,宋禹辰接到深圳招募志愿者的號召后率先報名,連夜從汕頭趕到深圳,成為公司第一批奔赴防控區服務的志愿者。
2月28日,公司志愿者隊伍一分為二,支援上沙社區,宋禹辰絲毫沒有猶豫旋即隨隊奔赴上沙。
3月12日,上沙社區志愿者需求量陡然增大,本來即將結束志愿服務的宋禹辰又做了決定:留在上沙繼續服務!
20個志愿服務日里,面對深圳接近30度的天氣,宋禹辰穿著厚實的防護服在上沙東村的小巷里穿梭,為居民配送外賣、快遞等生活物資;在龍秋村的老式居民樓上下奔走,敲開一戶戶居民的大門,掃碼錄入信息,協助開展上門核酸檢測;在椰樹村卡口處登記派發生鮮、速食等生活物資,滿足封控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防護服不透氣,他要悶在里面長達五六個小時,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身上的衣服干了濕,濕了又干。這些,宋禹辰儼然已經當成了家常便飯。
“我和大家同進退!”第一次可以結束時,宋禹辰選擇不退。
“疫情不退我不退!”第二次可以結束時,宋禹辰再次選擇不退。
本是平凡的選擇,造就了英雄的精神。與宋禹辰一樣,從進駐到現在依舊服務在沙頭街道的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志愿者還有37人。
需要我 我就上
“防護服已密封、塑膠手套已穿戴、防護面罩也戴好了,酒精隨身帶……”
當程柯棣第一次接到協助轉運密接者的任務時,出發前,嘴里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著自己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但是檢查自己穿戴的手,禁不住有點哆嗦。
來自中建八局南方公司深圳市體育中心項目的程柯棣進入到社區,就分配到了轉運組,協助社區轉運密接居民。程柯棣第一次的轉運任務是在凌晨1點。根據名單上標注的地址,程柯棣和同伴敲開居民的家門。門打開,看到這陣仗,居民似乎已經知道了自己需要被隔離,帶著口罩也遮不住臉上復雜的表情。
“來都來了,沒什么可怕的!”程柯棣心里一橫,核對人員信息、幫助居民穿防護服、告知注意事項……每一個步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下樓,把居民送到了社區卡口,就在轉移人員上車的那一刻,全程緊張的程柯棣突然提起勇氣說了一句:“沒事的,很快就回來了,加油!”聽到這話的轉運者,情緒似乎大大地緩和,回身向程柯棣豎起來大拇指說道:“感謝你們,大家一起加油!”
“老實說開始心里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很多確診病例都是在密接人員中發現的。” 程柯棣有過這樣的經歷后已經釋然,“但是無論怎樣,需要我,我就上。”
對接密接人員協助做核酸
無畏,才能以英雄的姿態繼續戰斗。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志愿者,在社區參與轉運人員十余次,至今隨時聽候調遣。
能持續戰斗的“大白”
每個女孩都想遇到一個能保護自己溫暖的“大白”,文德艷沒想到自己成為了“大白”。
來自中建八局南方公司黨委工作部的文德艷,與公司第一批志愿者一同進駐下沙封控區開展志愿服務。聽說要穿防護服,她還著實有點小興奮——穿上防護服就成了“大白”了。
穿完防護服,文德艷并不覺得有多難受,起初還有些不當回事,但是后面的工作就讓她難以承受。進社區沒走多久,耳邊越來越清晰的,是走路時防護服摩擦的“沙沙”聲和面罩下逐漸加重的喘氣聲。
城中村里的樓,只有樓梯沒有電梯,所以爬樓梯“掃樓”是個力氣活兒。爬到5層以后,文德艷就感覺到腳步越來越重,呼吸越來越重。呼出的氣體,穿透口罩,在眼鏡和防護面罩上結了一層厚厚的霧。汗水又和氣水混合在一起,使得臉部不斷傳來瘙癢感。她本想伸手擦擦眼鏡和面罩,抓一抓臉頰緩解一下,但看到手里已經出汗濕漉漉的手套,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只能不斷擠眉弄眼,緩解這種不適感。
掃樓結束后,正準備換班的文德艷接到通知要去搬運物資,她又主動請戰。志愿者小分隊隊隊長覺得這個工作女孩子干太辛苦,試圖勸服她。她很堅決地說:“責任面前不分男女,我可以我就上!”
志愿者們搬運物資
每次文德艷穿著防護服走過社區的巷道,都會聽到樓上居民喊“大白辛苦了!”“感謝大白!”,此時她心里無比的欣慰——自己也能成為了守護他人的大白。
毅勇前行,也能成為別人心中的英雄。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志愿者者隊伍中有7名女生,都成為了守護“疫”線的“大白”。